全国家政网
标题:
租个“儿子”去养老?辽宁退伍军人的新业务,是暖心还是骗局?
[打印本页]
作者:
养老敬老网
时间:
前天 17:30
标题:
租个“儿子”去养老?辽宁退伍军人的新业务,是暖心还是骗局?
在辽宁大连,一支由退伍军人组成的“雷霆团队”悄然走红,他们从硬汉保镖转型为“外包儿女”,每月收入过万,却引发了巨大争议。
今年3月,辽宁大连的阿凯(化名)和8位战友组建了一支“临时保镖”团队,最初承接反家暴、护送老弱病残的委托。
一次偶然的客户询问——“能不能帮我去看看家里的老人?”——让他们开启了全新的业务模式。
他们提供的服务包括:日常接送老人、定期看望空巢老人、陪聊天说话,甚至假扮成丁克老人的“儿子”去养老院撑场面。每单收费500到2500元不等,却供不应求。
[attach]347[/attach]
阿凯团队在短短几个月里,从最初的9人发展到一千多人,业务覆盖全国各地。他们仍然在招人,退伍军人和律师是重点考虑对象。
团队的业务模式很简单——满足老年人需要的陪伴和威慑。有时候他们是提供情感陪伴的“好孝子”,有时候又是给老人撑场面的“铁汉子”。
退伍军人身材魁梧,往养老院一站,就是活字招牌,谁都不敢欺负那个老人。这种威慑力,恰恰是许多无子女老人最需要的。
评论区里有人大力赞同:既不用自己生孩子,老了以后还不怕受欺负,一举两得。
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是一种欺诈行为,更尴尬的是,要是跟别人“撞儿子”了怎么办?
然而,争议阻挡不了需求的增长。
这个现象揭示了一个残酷事实:“外包儿女”的服务,与其说是花钱请人叫爹,不如说是老年人对年轻人的极度需要。
老年人需要年轻人提供亲情的陪伴,需要他们作为子女对其他人的震慑。
尤其是丁克老人、失独老人这些特殊群体,他们没有子女作为依靠,在养老院或社区中更容易处于弱势地位。
2
抖音上有个博主分享过一个老人的真实经历。老人是广州本地人,年轻时候做点小生意,没有结婚也没有生孩子。
他找了一家高端养老院,但养老院的人知道他无儿无女之后,对他的照顾很是冷漠和怠慢。
有时候拉裤子了很久都不给换,就让他穿着冰冷邋遢的裤子在那里坐上一整天。
喊半天护工也没人回应,他只能在绝望中一遍又一遍地寄希望于他们良心发现。
短短两个月时间,他从对养老院信心满满,变得油尽灯枯,对生活没有了一丝盼头,最后离世。
南京一个养老院的阿姨坦言:在养老院,没有子女做后台,护工还是会欺负你的。人家不是看你的钱,而是看你背后有没有人。
即使不住养老院,独居老人遇到的困境只会更多。2009年,上海一名老人死在家中,她的尸骨整整两年之后才被人发现。
2024年,四川一位老人在自己家中去世,直到半年后,才被邻居发现。打开门的时候,老人的尸体已经严重腐化,惨不忍睹。
新华网就曾报道过,在北京,多家殡仪馆都存放着多具遗体无人认领,这些遗骨,最终只能由政府出面火化或埋葬。
老年人租房也遭遇困难。一个65岁的老人找了20多家中介,都拒绝了她。很多人表示:房子宁愿空着,也不愿意租给老人。
为什么?房东担心老人在房子里磕了碰了谁负责?病了死了,房子岂不是就变成凶宅?老年人不交房租,能不能把她赶出去?
3
“外包儿女”服务的兴起,引发了不少人的讨论:这算不算在变相催生?难道非要生孩子才能安享晚年?
说实话,把生育和养老直接挂钩,这个逻辑值得商榷。
生不生孩子,应该是个综合考量个人意愿、经济条件、生活规划的决定,而不能仅仅因为担心老了无人撑腰就匆忙生育。
这个现象真正反映的,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现在有些养老机构确实存在“看人下菜碟”的问题,这暴露出了行业在监管、资源配置和专业建设等方面的不足。
说到底,资源配置是个大问题。
很多养老机构面临护工短缺、工作强度大但待遇不高的情况,这直接影响了服务质量的稳定性。
有子女经常来探视的老人,往往能得到更多关注,因为他们的服务质量有人监督。
再说监管机制,现在对养老机构的检查多集中在硬件设施和卫生条件上,对服务质量、人文关怀这些软性指标的考核还需要加强。
专业培训也很重要。护工这个行业需要更多的专业培训,包括老年心理学、专业护理知识等,这样才能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
其实已经有不少养老机构开始改革了。
有的安装了智能监控系统,让家属可以远程了解老人在院情况;有的建立了服务质量与薪酬挂钩的激励机制;还有的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护理水平。这些做法都值得点赞。
说到底,我们需要确立一个共识:养老院是老人安享晚年的地方,每个老人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尊重和关爱,这跟他们有没有子女、经济条件如何都没有关系。
只有建立起更完善、更人性化的养老体系,才能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老去。
欢迎光临 全国家政网 (https://www.25025.net/)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