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家政网

标题: 纾患者家属忧 解陪护奔波难 兰州市启动免陪照护试点 [打印本页]

作者: 养老敬老网    时间: 前天 23:05
标题: 纾患者家属忧 解陪护奔波难 兰州市启动免陪照护试点
纾患者家属忧 解陪护奔波难
我市启动免陪照护试点
专业化服务让病患家庭告别“一人住院全家忙”
[attach]352[/attach]
护士(右)与医疗护理员(左)为患者做康复训练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一人住院、全家奔波”成为许多家庭的真实写照。家属请假陪护带来的身心压力,一直是影响就医体验和家庭生活的难题。为贯彻落实相关决策部署,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根据《甘肃省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要求,我市确定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首批服务试点医院先行试行的“免陪照护”服务项目于近日启动。
这项惠及百姓、温暖民心的举措落实以来,获赞无数,已累计为数十位患者及家庭提供服务。“不用守在医院、不用熬夜陪床”成为家属们最直观的感受。采访中,市一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医院将以此次试点为契机,持续深化人文医院建设,不断优化服务模式,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面做出更多探索。
专业照护新模式:
家属陪床成“过去式”
近日,记者来到市一院神经内科病区。该病区与肿瘤外科同时作为首批试点的“免陪照护”示范病房,正探索建立以“减轻患者陪护负担、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为核心,“护士主导、护理员辅助、智慧赋能”的住院照护新模式。
“张护士,我家老高今天状态怎么样?早餐吃了多少?我下午来看他,需要我带什么东西吗?”近日,市民王阿姨通过微信给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张娟发来消息,不一会儿,她收到了回复,附带的视频里,王阿姨的老伴躺在床上,护理员尚晓红正帮他调整床头,语气轻松地说:“高大哥,我帮你把床头抬高,咱们喝点水。”
按照以往惯例,老伴王阿姨早早就收拾行李“驻扎”在病房陪床了,她白天喂饭擦洗、辅助康复,晚上睡在硬邦邦的折叠床上守着病床,生怕丈夫突发意外。“家里还有老人要照顾,我自己腰也不好。老头每次住院累得我直掉秤。”王阿姨对记者说。
令王阿姨意外的是,办理住院手续时,护士告知她老伴符合“免陪照护服务”条件——按照规定支付一定费用,不用家属陪床,由护士负责病情监测和康复指导,还有专门的医疗护理员开展包括“助餐、助浴、助行、陪伴”在内的生活照护。
起初,王阿姨还有些不放心,因此高叔叔住院前两天她特意在病房里多停留,亲眼看见护士给老伴做肌力评估、检查言语清晰度,详细叮嘱护理员诸多注意事项;护理员则帮老伴擦脸、整理床铺。“比我照顾得还细致,我悬着的心一下子就放下来了。”王阿姨欣慰地说。
患者家属:
省时省力更省心
“免陪照护服务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让我不用‘钉’在医院里了。”在市一院肿瘤外科,记者见到了患者杨先生的女儿。她坦言,父亲住院前,她最担心的就是“陪床”问题,自己平日里请假难,家里还有上学的孩子需要照顾。“现在每天上班间隙,我只要看一眼护士或者护理员发的消息,就知道父亲的情况,下班后去病房陪父亲聊聊天、按摩擦洗,1小时就能回家,既不耽误工作,又能兼顾家庭,还尽了孝心。”
更让杨先生女儿满意的是服务的“专业性”,她告诉记者:“护士和护理员比我考虑得更周全。护士会根据父亲的恢复情况,教他做简单的康复动作。父亲术后不能弯腰,护理员会帮他剪指甲、擦身子。上周父亲说想吃家里做的饭,我带来后,护理员加热后喂他吃,比我还细心。这项服务真正做到了让患者家属省时省力省心。”
医疗护理员:
做护士的可靠“助手”
“可能会有人认为我们只是护工,其实我们的定位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护工,而是‘护士助手’,我们所有工作都要在护士的指导下开展,核心是帮患者解决生活上的不便,让护士能专心做护理工作。”持证上岗的医疗护理员郑芳玲告诉记者。
在对患者张大爷的照护中,郑芳玲的工作看似琐碎,却处处离不开护士的指导,她说:“每天上班前,护士会跟我交代当天的重点——比如今天要重点协助大爷下床活动,注意观察他的步态;喂饭时要提醒他细嚼慢咽,避免呛咳。如果遇到不确定的情况,比如大爷说有点头晕,我会先扶他躺下,然后立刻找护士评估,绝不会自己判断处理。”
郑芳玲说,之前很多家属陪床时,因为不熟悉医院流程,经常手忙脚乱。有的家属不知道怎么调试病床高度,有的喂饭时没注意患者的吞咽情况,反而增加了护理风险。“现在我们帮着做这些事,家属不用操心,护士也更省心。”
管理者施策:
智能+专业 筑牢安全线
市一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吴惠霞介绍,“无陪护”病房并非无人陪护,而是通过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医疗护理员协同模式,代替家属承担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照护,实现“不用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的服务转型。“这种模式既保留了人文关怀,又注入了专业力量。为支撑这一创新模式,医院构建了全方位保障体系,制定了由院领导直接负责的‘免陪照护服务工作方案’,统筹协调多部门。组建专业照护团队,通过制定相关制度、规范,确保护理服务同质化、标准化。”
神经内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陶艳告诉记者,神经内科“无陪护”病房引入了Care+智护监测垫,能精准进行压力实时监测与护理跟踪。站在病房里,记者看到了护士手机上的这套“智慧赋能”系统显示着30床孔叔叔的心率、呼吸、睡姿及体位等监测结果。如果发生危险,病人还可以通过拍打床垫触发SOS警报。
吴惠霞告诉记者,医院试点推行免陪照护服务,核心前提就是把医疗安全放在首位,用专业守住安全底线。从护理管理角度,医院做足安全保障工作,所有参与服务的医疗护理员,必须先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拿到证书,再经过120学时的专项考核——从帮助患者翻身等基础操作,到识别异常生命体征、配合护士应急处置,每一项都要达标才能上岗,确保他们“懂安全、会应急”,真正成为护士的可靠助手。推行至今,试点科室没有发生一起因照护不当引发的安全事件。未来医院会继续优化安全流程,让免陪照护既省心,更安心。
·记者手记
在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走廊里的“免陪照护服务须知”海报前,不时有家属驻足浏览。“很多家属误以为‘免陪’就是‘无人管’,其实恰恰相反,它是‘更专业的管’。”采访中管理人员的这句话,或许正是免陪照护服务的核心意义,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住院患者得到更专业更规范的护理,让家属告别“陪床奔波”,真正实现“住院不担心,家属更放心”。
记者在市卫生健康委采访时了解到,启动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就是为了解决住院患者“家属陪床难、奔波累”的痛点,同时提升住院护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此次选择公立综合医院作为试点,主要考虑其护理团队成熟、床位数充足,能更好地保障服务质量。
记者与患者家属聊天中,大家都在说“免陪照护太实用了”。希望这个服务能尽快推广,让更多家庭从沉重的照护负担中解脱出来,重拾正常的生活秩序。
期待这项温暖而专业的服务在试点中不断打磨,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流程,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效机制,早日成为更多患者和家庭的安心之选。






欢迎光临 全国家政网 (https://www.25025.net/)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