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家政网

标题: 大学生进养老院当护工,才发现老人比孩子更难哄 [打印本页]

作者: 养老敬老网    时间: 前天 23:33
标题: 大学生进养老院当护工,才发现老人比孩子更难哄
世界上有种活儿,干着干着你只想大喊“爷不想干了!”可偏偏你又不得不干。说的不是别的,正是养老院护理。这行业,远没有“天使白”“大爱无疆”四个金字招牌镶在脑门儿那么风光。根据民政部最新数据,每年有超过450万中国老人住进养老机构。小护士们正被失禁的床单和炮弹般的脏话轰炸得七荤八素。真相就是这么扎心——那些以为能美美当个仙女护士的姑娘们,最后都在厕所蹲着抹眼泪。但问题来了,这只是姑娘们的玻璃心?还是养老这个行当天生“带刺”,根本藏着一锅烂粥?今天咱唠唠养老院里的“刺猬”日常,到底扎疼了谁?

[attach]374[/attach]
都说“子欲养而亲不待”,但你看看养老院,一屋子刺猬,谁也别想轻易靠近。咱就拿第一位小护士的经历说事扔洗衣机旁,哭成个泪人,围裙上还沾着说不清的“人生百味”。她当初选护理学专业,一心想着给患者扎针,手稳如山;现实却是针还没破皮,心被现实戳成筛子。洗床单、侍候老人、被一顿泼天脏话伺候三餐……这踏马就是“铁饭碗”还是“铁板烧”?可偏偏还有人看热闹“干这行就得皮厚心黑点”“那不是你自找的吗?”拜托,她也是人好吧,凭啥每天都被骂成孙子也不能还嘴?难不成老人一老都成“法外狂徒”了?
[attach]373[/attach]
掰开揉碎说,养老院的生活可不是外人眼里的“安度晚年”。随随便便逮一位老人,都能给你整出一出“人间悲喜剧”。阿尔兹海默的周奶奶,今天还当你孙女,明天就变身咒骂小妖精。七十八岁的张奶奶,生活费不少,子女却像消失了,每次提一句都能把她情绪点燃——不是怕孤独,是怕被“抛弃”的无能狂怒。你说小护士问候一声,倒像拿放大镜照人伤疤,难怪等来一记搪瓷杯“爱的重击”。还有那位最拽的刘奶奶——明知道自己喘不动气,非要抽旱烟,还点名要软中华。不好好伺候,立马投诉快如闪电;好心拦着,人命关天反给你扣上“不尽心”的大帽。说实话,这护理岗位,真不是钢铁侠干的活,软硬都得来一遍,稍有不顺就被情绪炸得怀疑人生。可回头看看身边那些同事,哪个不是一边掉泪一边又忍着干下去?瞪眼骂人背后,其实都是各有各的苦水。


看着养老院回归“表面祥和”,实则麻烦悄悄潜伏。表面上老人们有人照看、饭菜管够、药物能够按时吃,仿佛天下太平。可心里的沟壑和鸡零狗碎的隔阂,一点没少。来自长辈和护理员的怨气像是锅底没刷净的老油,一重重叠叠、腻得人生无味。

反方声音也来劲了“谁让你干护理?不爱干可以不干!”“老人岁数大了,多点耐心有啥难的?”“你们现在的小孩娇气!”这话说得轻巧,好像换你上阵就能弹指间让全院其乐融融似的。可实际上,这些老人有的孤苦伶仃,有的和家人彻底翻脸,有的带着几十年积攒的委屈和恐惧。你让刚毕业的姑娘,三两年心胸练成“老僧入定”,不是扯淡吗?所以养老院这潭水,说平静是假的。护士们心理崩溃、老人情绪爆点,分分钟见招拆招,在“人性博弈”里互相拉扯。说得直白点,大多数矛盾根本不是谁的错,全靠社会的“锅”背得厚。

[attach]372[/attach]
要说让人目瞪狗呆的大反转来了。许多人以为老人刻薄、脾气大、话难听,就是年代造就的性格问题。可稍微扒拉一下就发现,情绪刺儿背后,其实是一出出“没人疼、没处说理”的苦情戏。养老院不是故宫深处的后宫,而是社会孤岛——老人的孤独感像冰柜里的冻肉,不管你怎么包裹,总有寒气从缝里钻出来。

别的不说,张奶奶子女老不来,嘴上骂得狠,心里却日夜盼着个电话、一句问候,都当成稀世珍宝。你说她真有多少恶意?更多时候是怕自己沦为“没人要的破烂”,嘴硬心软罢了。再说刘奶奶,暴躁要求多,可谁见过她小时候享受过几分温柔对待?岁月这把屠刀,削掉了很多东西,也让不少老人变得硬邦邦、浑身带刺——不是天生坏,也不是故意作,而是怕脆弱被看见,只有先摆出一副老虎脸。
[attach]371[/attach]

被骂的护士也是苦。谁家孩子不是爹妈心头宝?刚毕业就跑来养老院干“脏活累活”,吃力不讨好,回头连个谢谢都少见,更别提“天使”光环。这一拍即合的医患撕扯,其实是全社会情感荒漠化的打脸现状儿女没空陪老人,护工没资源安慰,老人对自己无力,孩子反被抱怨不孝……怎么糊都糊不出人情味儿来。

伏笔这才收割其实没人天生该受这委屈,护理员不是“情绪垃圾桶”,老人更不是“无敌法王”。所有的凶巴巴、冷冰冰,不过都是求一个“看见我”“别忘记我”。


等到一天的“嚯嚯”消停,养老院死寂得连风都绕道走。每个人都在假装没事,可更大的矛盾像堆干柴,随时等着一颗火星。从业者流失快,有的熬不住两年就跑路,导致剩下的人加班顶班,心里那些委屈和怨气,越攒越厚。没人乐意主动沟通,老人和护理员互相怨,养老院成了“情绪甩锅中心”。老人心里不痛快,子女更是不愿意多露一面,好像父母只是托管责任。这分歧一天就深一分——护理员盼改善待遇、尊重;老人觉得自己被社会边缘化,越边缘越自卑越暴躁。矛盾越搅越死,谁都咬牙硬扛,直到有天防不住一场大爆炸,大家再一起大喊“这样下去,还能撑多久?”

唉,这场互相折磨的拉锯,真没谁能独善其身。你说护理员矫情,也成;你怪老人难缠,也不是没道理。咋说呢,大家都不容易,谁也不是圣人。可为啥每次当事人只能在厕所抹泪,外人却总能“站着说话不腰疼”?老人不是天生的刺猬,有刺多半是岁月这小崽子“特供”的;护理员不是“工具人”,脆弱和眼泪也值点钱。表面上你方唱罢我登场,背后还能有几个能理解的?有空喊“敬老爱老”,不如多来养老院自习一阵,保准你心态都能硬核升级。“天使”也是人,不是被骂了不疼的机器人。真正的包容,不是忍气吞声,而是互相将心比心。谁家爹妈到了八十,还不许耍耍小性子?谁家闺女,能一辈子当糙汉不流泪?


到底是老人“难伺候”还是护理员“玻璃心”?是老人该反省自己,还是护理行业本来就让人扛不住?咱们到底是在尊重孝道,还是陪着全社会一起做情感逃兵?您咋看以后我们总归会老,也许有天轮到我们求“包容”,届时会不会也是蹲洗衣机边掉眼泪的那一个?说说你的真心话——谁更应该被理解?






欢迎光临 全国家政网 (https://www.25025.net/)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