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进养老院当护工,才发现老人比孩子更难哄

  • |
  • 幻灯播放
  • |
  • 查看原图
  • |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大学生进养老院当护工,才发现老人比孩子更难哄

大家都在看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世界上有种活儿,干着干着你只想大喊“爷不想干了!”可偏偏你又不得不干。说的不是别的,正是养老院护理。这行业,远没有“天使白”“大爱无疆”四个金字招牌镶在脑门儿那么风光。根据民政部最新数据,每年有超过450万中国老人住进养老机构。小护士们正被失禁的床单和炮弹般的脏话轰炸得七荤八素。真相就是这么扎心——那些以为能美美当个仙女护士的姑娘们,最后都在厕所蹲着抹眼泪。但问题来了,这只是姑娘们的玻璃心?还是养老这个行当天生“带刺”,根本藏着一锅烂粥?今天咱唠唠养老院里的“刺猬”日常,到底扎疼了谁? 都说“子欲养而亲不待”,但你看看养老院,一屋子刺猬,谁也别想轻易靠近。咱就拿第一位小护士的经历说事扔洗衣机旁,哭成个泪人,围裙上还沾着说不清的“人生百味”。她当初选护理学专业,一心想着给患者扎针,手稳如山;现实却是针还没破皮,心被现实戳成筛子。洗床单、侍候老人、被一顿泼天脏话伺候三餐……这踏马就是“铁饭碗”还是“铁板烧”?可偏偏还有人看热闹“干这行就得皮厚心黑点”“那不是你自找的吗?”拜托,她也是人好吧,凭啥每天都被骂成孙子也不能还嘴?难不成老人一老都成“法外狂徒”了? 掰开揉碎说,养老院的生活可不是外人眼里的“安度晚年”。随随便便逮一位老人,都能给你整出一出“人间悲喜剧”。阿尔兹海默的周奶奶,今天还当你孙女,明天就变身咒骂小妖精。七十八岁的张奶奶,生活费不少,子女却像消失了,每次提一句都能把她情绪点燃——不是怕孤独,是怕被“抛弃”的无能狂怒。你说小护士问候一声,倒像拿放大镜照人伤疤,难怪等来一记搪瓷杯“爱的重击”。还有那位最拽的刘奶奶——明知道自己喘不动气,非要抽旱烟,还点名要软中华。不好好伺候,立马投诉快如闪电;好心拦着,人命关天反给你扣上“不尽心”的大帽。说实话,这护理岗位,真不是钢 ...

阅读:12 | 评论:0我来说两句:

欢迎您,请 [登录][注册] 发言!
都说“子欲养而亲不待”,但你看看养老院,一屋子刺猬,谁也别想轻易靠近。咱就拿第一位小护士的经历说事扔洗衣机旁,哭成个泪人,围裙上还沾着说不清的“人生百味”。她当初选护理学专业,一心想着给患者扎针,手稳如山;现实却是针还没破皮,心被现实戳成筛子。洗床单、侍候老人、被一顿泼天脏话伺候三餐……这踏马就是“铁饭碗”还是“铁板烧”?可偏偏还有人看热闹“干这行就得皮厚心黑点”“那不是你自找的吗?”拜托,她也是人好吧,凭啥每天都被骂成孙子也不能还嘴?难不成老人一老都成“法外狂徒”了? 掰开揉碎说,养老院的生活可不是外人眼里的“安度晚年”。随随便便逮一位老人,都能给你整出一出“人间悲喜剧”。阿尔兹海默的周奶奶,今天还当你孙女,明天就变身咒骂小妖精。七十八岁的张奶奶,生活费不少,子女却像消失了,每次提一句都能把她情绪点燃——不是怕孤独,是怕被“抛弃”的无能狂怒。你说小护士问候一声,倒像拿放大镜照人伤疤,难怪等来一记搪瓷杯“爱的重击”。还有那位最拽的刘奶奶——明知道自己喘不动气,非要抽旱烟,还点名要软中华。不好好伺候,立马投诉快如闪电;好心拦着,人命关天反给你扣上“不尽心”的大帽 ... 要说让人目瞪狗呆的大反转来了。许多人以为老人刻薄、脾气大、话难听,就是年代造就的性格问题。可稍微扒拉一下就发现,情绪刺儿背后,其实是一出出“没人疼、没处说理”的苦情戏。养老院不是故宫深处的后宫,而是社会孤岛——老人的孤独感像冰柜里的冻肉,不管你怎么包裹,总有寒气从缝里钻出来。 别的不说,张奶奶子女老不来,嘴上骂得狠,心里却日夜盼着个电话、一句问候,都当成稀世珍宝。你说她真有多少恶意?更多时候是怕自己沦为“没人要的破烂”,嘴硬心软罢了。再说刘奶奶,暴躁要求多,可谁见过她小时候享受过几分温柔对待 ... 被骂的护士也是苦。谁家孩子不是爹妈心头宝?刚毕业就跑来养老院干“脏活累活”,吃力不讨好,回头连个谢谢都少见,更别提“天使”光环。这一拍即合的医患撕扯,其实是全社会情感荒漠化的打脸现状儿女没空陪老人,护工没资源安慰,老人对自己无力,孩子反被抱怨不孝……怎么糊都糊不出人情味儿来。 伏笔这才收割其实没人天生该受这委屈,护理员不是“情绪垃圾桶”,老人更不是“无敌法王”。所有的凶巴巴、冷冰冰,不过都是求一个“看见我”“别忘记我”。 等到一天的“嚯嚯”消停,养老院死寂得连风都绕道走。每个人都在假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