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白天做家务,晚上做陪护,“陪床保姆”揭开老年人私生活的真相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导致其疏于对父母的照顾,父母大部分独自在家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产生出一种新型职业——保姆。

保姆一职,最原本的职责,就是简单照顾空巢老人的衣食起居。然而,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却利用这一职业特性,开始谋私利,更有甚者出现“白天当保姆,晚上当老婆”的令人匪夷所思的说法。

在此种情况之下,“陪床保姆”这一行业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当下老人的一种生活状态。




住家“陪床”保姆
“我爸一个人住,每个月有退休金,我平常工作太忙,没有太多精力照顾,想找一个全职保姆,照顾他的日常衣食起居。”老张的儿子和电话那头的家政公司说道。

听了小张的要求,工作人员也是十分的热情,了解了一些具体信息。小张还说:“我爸目前离异,年纪大了,一个人在家,不太放心,想找个人照顾照顾他。”




听到这个消息,家政的工作人员说道:“我了解了,不就是需要一个24小时的陪护保姆嘛,这种情况我们遇见很多,也不用不好意思”。

此时的小张很是疑惑,“什么是24小时陪护保姆?”家政工作人员笑着说道:“不就是陪床保姆嘛。”小张不太明白,决定线下实际考察考察,看看有什么区别。

来到线下的小张,看到家政公司的“雇佣”保姆颇为震惊,这些保姆和自己想象中大不一样,大部分都是四十岁左右,但是打扮都很时尚,烫着波浪卷,穿着短裙,靴子。




小张内心嘀咕,这是正经保姆的打扮吗?好奇心驱使他,想看看她们的工作状态。因此,他选择了一位看起来着装打扮比较“正常”的保姆带回家了,大家都称呼其为丽姐。

几天观察下来,小张对丽姐也比较满意,丽姐干活勤快,性格开朗,时常将父亲逗得乐呵呵的,父亲对丽姐也颇有赞许。




通过和丽姐的交流,小张了解到,其他的老人还会提出“陪床”这样有些过分的要求,她为了生计,被迫成为了众多“陪床保姆”的一员,也表示父亲是最“省心”的雇主。

小张震惊不已,他只是单纯想给父亲找一个照顾他的人,可不是什么“老伴”保姆,他向丽姐说明了这一情况。




这都是“陪床保姆”的真实事例,因为,有需求,所以,就会有市场,像老张和丽姐这种单纯的雇佣关系,在现如今的保姆行业里面已经是少有的关系了。

很多老人出于心理需求,会对保姆产生依赖心理,久而久之,“日久生情”老人和保姆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越来越微妙,下面的老付就和老张截然相反。




老人,保姆的微妙关系
“陪床保姆”的变相发展,导致老人在心理上有了依赖感,慢慢变发展成了别样的感情。老付就是这样的一个案例。

老付是一名油田工人,育有一儿一女,退休后的日子也是十分滋润,家庭和睦,子女孝顺,本该和老伴儿享受晚年生活。世事无常,老伴儿先走一步。

现如今家里就剩老付一人了,子女平常工作忙。很少回家,热闹的家里一下子空荡荡的,老付觉得这个日子过的越来越没有意思。




子女们也发现了父亲孤寂且难以自己照顾自己的状态,父亲主动提出给自己物色一个保姆,不但可以照顾他的日常生活,还能陪他说话解闷。子女们听后,很是赞同,心想父亲身边有人照顾,在外工作也更安心一些。

商量之下,觉得这样可行,当即联系家政服务中心,对于行情进行了解,并且告知了对方基本信息,自己想要找一个保姆。家政中心也很有效率,几天后,就给她们推荐了一位王大姐。

王大姐五十多岁,老伴早早走了,平常也没有什么事,于是就打算找个保姆的工作。老付本人还挺满意王大姐,子女们也觉得王大姐人还不错。随即决定聘用。




王大姐,不但干活利索,而且也很会照顾老人,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同时,王大姐,性格爽朗,是个热心肠,好相处。就这样,王大姐便开始全身心照顾老付了。

时间一晃而过,王大姐照顾了老付十几年时间,老付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子女们商议,给王大姐一笔报酬,让回老家安享晚年,王姐竟然不愿意。

王大姐说“这么多年了,我早都把老付当成了自己的老伴,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你现在让我走,我自是不愿意,除非你给我补偿”。




王大姐说的是这么多年将老付看作为自己的老伴儿了,但是在面对要回家时,提出了需要更多的补偿费用,体现出,其实只是为了利益。老付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之下也依然不想让王大姐离开,有可能是想到了,王大姐走后,自己又要面对空荡荡的屋子,没有人陪伴的日子,不愿再去面对。

十几年的相处,老付对王大姐也产生了依赖,舍不得让她走,但是子女们坚持,于是王大姐一气之下,将老付一家告上了法庭,在法庭调解之下,双方达成和解。

老付和王大姐这样的例子,在保姆这一行业中,不在少数。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保姆”从一开始就是带着目的性的去接近老人,让心理防线本来就低的他们,陷入“桃色陷阱”。




大部分年轻人,觉得只要请来保姆照顾老人的衣食起居,就能够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了。可是在实际生活里,虽然物质需求是必须要有的,但是情感需求同时也是必须的,做为老人更多的需要的是情感上的寄托,子女们却很难在相关方面给予关怀。因此,才会有“桃色陷阱”。

一位在上海的退休老教授,就被家中的保姆骗走60万,故事的开头惊人的相似,同样是因为,子女工作忙,照顾不到年纪大的父亲,给父亲找了一位保姆。

但是,不同于前几位的是,这位保姆给自己谋了私利,转走老人的巨额财产,最终付出了法律的代价。老人将情感寄托于保姆,无条件信任保姆,用金钱换取关心和呵护,也只是单纯的需要一个陪伴而已。




由此可见,不是所有的“陪床保姆”都能够做好本职工作,面对巨大的利益,难免利欲熏心,误入歧途,走上不归路。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一位老人的身上,老人年轻时候没有结婚,无儿无女,老年生活的开支主要靠乡镇的补助,年纪越来越大,工作人员商议之下,给她请了一个保姆,雇佣的是一位45岁的保姆,在保姆阿姨的悉心照顾下,老人的生活越来越规律,身体状况也比原来好点。谁知,保姆阿姨却说对老人有了感情。

保姆也表示了想和老人结婚意愿,老人也随即表示了同意,但是婚后不到一个月,保姆阿姨就哄骗老人将名下仅有几万块的微薄积蓄转给了她。

得到财产后的她,性情大变,不仅不回家,回家对老人恶语相加,依然没有此前悉心照顾的样子。




空巢老人,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相对于留守老人来讲,他们更缺乏情感的寄托,也更加需要陪伴。

老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保姆阿姨身上,也愿意拿出自己的财产,对于有其他“特殊想法”的人来说,正合他们的“心意”。最后,老人面临人财两空的局面。

这样一桩桩一件件的事例,也是对我们年轻人的一个提醒和警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生活该被子女重视了。

老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了保姆阿姨身上,从阿姨那里得到了关心和温暖,短暂的充实了自己的心理,生活上也得到了保障,以为自己真的遇到了一个愿意陪伴自己安度晚年的伴侣,殊不知,所谓的“陪伴”是另有所图。




重视留守老人,关爱空巢老人
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无暇顾及老人的生活,留守老人越来越多,保姆职业的不断“衍生”,也体现出,老年入群体更需要关爱和陪伴,他们需要情感的依托,需要有人陪自己说话解闷。

“老小孩,老小孩”人老了之后会和小孩一样,需要人照顾和陪伴,渴望一个温馨的家。他们要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满足。

老教授,老教师,为啥会被保姆骗财呢?那是他们想用金钱来留住对方的关心和陪伴,当作自己的精神依靠。子女不能陪伴,只能另寻方式,让自己不那么孤单,在这纷纷扰扰的社会上得到一丝慰藉。




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而子女们普遍无暇顾及老人的生活。“陪床保姆”便说明了老年人生活的孤独和无奈。这个行业的这样发展,也足以说明,老年人生活上所存在的问题,“需求来源于市场”。当代年轻人应给予弱势群体关心和包容,他们渴望陪伴,也需要陪伴。

当下,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情感需求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最先解决的应是他们的情感需求,情感需求得到解决,“陪床保姆”就只是单纯的保姆了,别有用心的保姆阿姨,也就没有可乘之机了。

如此以来,老年人的财产安全问题将会减少很多隐患。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情感需求得到了充实,保姆这一职业,也将逐渐回归最初的职业宗旨。何乐而不为呢?

结语
“陪床保姆”的发展之所以变成今天这样,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老年人缺乏关爱,他们想得到关爱,想得到温暖。规范这一行业,还需要更多年轻人关爱父母,给予父母情感需求,丰富他们的情感生活,充实他们的物质生活,同时,市场监督也应出具相应的政策法规,监督行业风气,及时制止不良气息。

社会的发展是迅速的,工作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尽管如此,做为年轻一代,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提高了自己的认知,孝敬父母做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更不能以工作为由,逃避责任,工作忙,真的是工作忙呢?还是只是一个借口,我们不得而知。



陪伴是我们人与人相处中,必不可少的,无论友情,亲情,还是爱情,关系的维持,陪伴是至关重要的,老年人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他们会为子女考虑,常说不麻烦他们,其实,他们才是最需要陪伴的群体。

工作很重要,同样的家人也很重要,闲暇时刻,多陪陪家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道不可等,珍惜身边的点点滴滴,多陪陪老人,关爱老人。

制止不良的行业乱象,关爱老人的身心健康,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本文作者2025-8-15 18:00
养老敬老网
被关注0 阅读5 回复0

服务电话

400-123-2822

QQ客服:1691000615
关注我们 :

Powered by 护理服务平台© 2001-2025 护理网